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以进化论找矿思维力促地质找矿新突破——以湖南雪峰金矿田为例

                                                                                                  摘   要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站在全球与国家安全发展的高度适时提出要把资源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国家也及时提出了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这对地勘行业、对全体地质找矿工作者来说,既是一次巨大的行业、事业发展机遇,更是一次艰巨的甚至难以逾越的挑战。特别是对湖南来说,数十年的高强度地质找矿工作,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找矿成果,但另一方面留给我们的空白区或者找矿突破空间已不多,在哪里突破、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成为摆在每一位地质找矿从业者面前的一道现实且难解的谜题。本文以雪峰金矿田为例,阐述以进化论为指导,突破传统思维,力促地质找矿取得新突破。
微信图片_20250718112358.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01进化论找矿思维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一切皆非偶然,均存在一定的规律。矿床的形成就是有规律的地质演化过程的产物,特别是热液、岩浆等内生矿床,它们是随着地壳运动,岩浆或热液在从深部向浅部运移过程中,随着平衡状态被打破,成矿物质通过交代或充填等方式富集而成矿,形成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演进的过程,有时甚至是一个突变或非线性的变化过程,而进化论找矿恰恰是基于对矿床变化的认识而形成的找矿思维。
      进化论找矿思维是试图去反演成矿物质的运移与聚集过程,去窥探与再现成矿物质的运移与聚集规律。就像高手破案,他会根据有限的线索去再现案发现场,再进一步寻找有力证据,深入地丰富补充完善再现案发现场,最终直到案件告破。找矿亦不过如此,因此,进化论找矿迫使我们在掌握有限的地质信息的基础上,不断地去总结规律、不断去修改完善再现成矿物质运移过程与聚集规律,直到找到最有利于成矿物质聚集的地段,从而找到好矿大矿富矿。在进化论者眼中看来,一切现存的地质现象,都是某种地质规律的产物,他更看重的不是现象本身,而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规律、隐藏在现象背后的事物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也是第一性原理的要义,可以有力促使我们打破惯性思维、打破线性思维,换一种进化的思维、非线性的思维、突变的思维等新的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迫使快速提升我们的能力,对已有矿床及地质资料进行再认识、再提升,实现新突破。
微信图片_20250718112403.jpg                                                                                02雪峰金矿田的找矿实践和认识演变
      雪峰金矿田位于雪峰弧形构造带中段,即俗称的湖南“金腰带”中段。1986年湖南省地勘局四〇七队在雪峰山铲子坪发现蚀变岩型金矿,开启了湖南蚀变岩型金矿找矿的新时代,在雪峰金矿田深耕近四十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累探量已超50吨,提交大型矿床1处——铲子坪金矿,中型金矿5处——大坪金矿、白岩垅金矿、青山洞金矿、横碧洞金矿、塘湾锑金矿,小型矿及矿点众多。随着工作的深入与认识的提升,重组后的湖南省自然资源调查所已初步在雪峰金矿田建立起造山带型韧性剪切带金矿成矿模式,该区找金已处于重大突破的前夜,有可能在此打造一个百吨级的金矿田。
       区内铲子坪金矿矿体主要赋存于北西向脆性构造带中,赋矿标高在900-300米,矿体厚度品位相对稳定。后来,勘探组在中山金矿的1300-1100米发现石英脉型金矿,局部极富但不稳定。又在青山洞金矿加大投入,力图找出另一个铲子坪,但效果不佳,仅达中型规模,其矿体同样赋存于北西向脆性构造带中,赋矿标高在300-0米以上,矿体厚度品位变化大。大坪金矿发育北西向脆性构造带与北东向韧脆性剪切带,地质工作者曾长期纠结于工作部署要侧重于北西向构造还是侧重于北东向构造,单位内部、省内同行甚至相关科研院所,写了大量的论文、专著对其进行论述,从构造体系、构造性质、不同构造特征及其含矿性等等,始终停留在“北东向构造导矿、北西向构造储矿,北西向构造中的矿体厚度大品位富、但延伸不稳定,北东向构造中的矿体厚度薄品位低、但延伸相对稳定”的认识怪圈,自1993年提交铲子坪大型金矿以来,一直未能取得重大突破。直到2015年,针对北东向构造施工的6个钻孔,在0-50米标高上,均打出了与浅部片理化带明显不同的韧性变形强烈的蚀变糜棱岩型矿体,厚度大,品位较高,延伸相对稳定,那障人眼目的迷雾正逐步散去,迷人的身姿逐步呈现。经研究,2016年大胆提出:这就是典型的造山带型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成矿模式如下图),从1100米标高以上是石英脉型的中山金矿,到900-300米以北西向脆性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为主铲子坪金矿,到300-100米北西向脆性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与北东向片理化带蚀变型金矿共存的大坪金矿浅部,到50米以下在北东向构造内出现明显的蚀变糜棱岩型金矿,由脆性形变为主进入到韧性形变为主,开始进入奇点时刻。这可比喻为大萝卜模式,过去几十年的工作,仅停留在萝卜叶子上,2015年施工的6个孔才开始进入萝卜的顶部。但后来,由于投资方资金问题等原因,对其深部未进行进一步的验证。顺着萝卜叶往深部找萝卜,这就是笔者所说的进化论找矿思维,这是一种非线性思维、突变思维、进化的思维。如果我们的思维始终停留在表层,始终在一大片萝卜叶中下功夫,而不知道向深部萝卜发力,那么我们永远无法取得重大突破。
                                                                                   03进化论找矿满足当前地质找矿工作的迫切需求
      当前的地质找矿,已从过去的空白区找矿、表层浅部找矿向攻深找盲的阶段发展,更急迫地需要科技赋能,需要对地质规律的研究与掌握,需要对成矿模式进行总结与运用,而进化论找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成矿模式找矿,就是通过浅部海量的地质信息去总结规律,反演矿床形成过程,再根据规律去预测深部的种种可能,形成认识的突破与找矿的突破。它与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式的就矿找矿有本质的区别,或者说它是就矿找矿理论的升级版,它更能满足当今时代地质找矿工作的迫切需求。

       就雪峰弧金矿找矿而言,雪峰弧本质意义上就是江南造山带的一部分。如果我们上述所提的造山带型韧性剪切带型金矿能够在雪峰金矿田得到进一步验证与完善,形成点上的重大突破,再根据我们现在所掌握的在雪峰弧北段的沅陵矿集区与西南段的会同矿集区深部的找矿新进展,可以进行快速地复制与推广,形成雪峰弧北段、中段、西南段的整体突破,打造一个数百吨级的金矿成矿带。加上雪峰弧北东段(湘东北地区)现有的突破性成果及找矿潜力,完全有希望将湖南金腰带打造成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金腰带,打造成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有重要影响力的千吨级的金矿成矿区带,为湖南的万亿矿业经济战略贡献地质力量。(文字/副所长 苏康明  编辑/文   琴)



上一篇:湖南省地质院所属资源所召开进一步深化改革专题研讨会
下一篇:争创“七个一流”——【榜样说・奋进者】省地质院2023-2025年度优秀共产党员——秦晓玲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