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赋予重任,奋斗铸就荣光。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地质院第一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践行院党委争创“七个一流”行动倡议,湖南省自然资源调查所公众号特推出《榜样说・奋进者》专栏,专栏将聚焦此次荣获院级荣誉的优秀党员、党务工作者,以镜头和笔触记录他们的奋斗足迹。
他们,是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排头兵,是凝聚共识强担当的践行者;他们或在找矿一线勇挑大梁,或在科创前沿锐意争先;他们致力引才育才、深化内融外联,为品牌赋能、数智升级倾注智慧——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七个一流”的深刻内涵。希望全所干部职工从中汲取奋进力量,以更坚定的信念、更昂扬的斗志、更务实的作风,共同谱写湖南地质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
优秀党务工作者 王振旭
王振旭,男,1986年5月生,现任省地质院所属资源所地灾中心主任、支部青年委员。 他政治立场坚定,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党务工作,先后荣获省地质院 “优秀共产党员”、所“劳动模范”“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他坚持把办公室“搬”到地灾防治第一线,以“青年委员”的担当精神,书写了党务与业务深度融合的篇章。
红帆领航 支部建在项目上
“3500万生产经营额、3000万到账金额”,是王振旭带领地灾中心交出的2024年成绩单。在行业转型关键期,他坚信:“党建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推动业务的引擎。” 2024 年,他勇挑重担,承担起1市5县1区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任务。面对全新县域的服务要求,他第一时间在新晃县设立“党员先锋岗”,将支部组织生活与技术交底会有机融合。每次现场踏勘前先开展“半小时微党课”,把“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转化为一个个隐患点的细致排查。在他的带领下,新晃县团队3个月就完成全县127处隐患点的全面复核,并建立“县-乡-村”三级预警体系,这份答卷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安心工程”。
作为支部青年委员,王振旭将“三会一课”开到了项目攻坚现场。2024年“6・25”新晃县山体滑坡事件中,他协同班子成员带领党员突击队冒雨搭建临时指挥部,将政策要求转化为“现场滑坡体监测、与周边隐患排查同步”的实战方案。一边通过专业设备对滑坡体进行实时监测,追踪位移、沉降等关键数据,为救援行动划出安全边界;一边同步排查周边隐患点,提前预判余滑、滚石等风险,为救援队伍规划出最优路径。青年党员们扛着沉重的监测仪器,在泥泞湿滑的山路上反复穿梭,哪怕雨水模糊视线、汗水浸透衣衫,也始终坚守岗位。正是这种“监测不中断、排查无死角”的严谨作风,让救援力量既能精准抵达受困区域,又能避开潜在危险,在保障救援人员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提升了搜救效率,真正实现了“科学救援”与“安全救援”的有机统一,为抢险救灾工作筑牢了坚实的安全屏障。
在服务怀化市7县(区)过程中,他依据地质特点推进“一县一策”技术支撑方案。溆浦县多山区滑坡,他组织党员技术骨干与当地党员结对优化监测点;辰溪县沟谷斜坡易生泥石流,成立“党员防汛巡逻队”,与乡镇党员联合开展隐患点巡查,推动党建与业务相融。
青春赋能 青蓝相继成风景
作为青年委员,王振旭打造“育苗成长体系”,针对年轻技术人员缺少经验的问题设“双导师制”,业务上由资深工程师带教,思想上党员骨干引路。20多岁的技术员编写地质灾害评估报告时,他逐字修改并标注要求,助力其参与的“鹤城区地质灾害1:1万详细调查项目”获评省级优秀,同时还创新设置“党员责任区”制度,让年轻人在业务成长中筑牢思想根基。 王振旭的“成长台账”动态记录着青年职工入党意愿、技术短板与培训需求。近年来,中心4名青年主动递交入党申请书,2人分获所“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这支平均年龄32岁的年轻团队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彰显战斗力。
深耕细作 制度建设扎深根
他创新“三会一课”形式,推行“三个一”模式—学习业务案例、研讨实际问题、会后制定行动清单。在学习第一议题时,他结合怀化实际提出“服务县域经济10项举措”,其中“地质灾害技术支撑乡村振兴”项目已为5个村庄制定安全避险方案,推动支部生活从“读文件”向“解难题”转变。
他制定的《内部管理条例》,既有“党员每月参加1次志愿服务”硬要求,也有“青年每年学1项新技术”成长指标。他带头执行,每周一周会学习不缺席,在中心形成了“比学赶超”良好氛围。(供稿/党群工作部 编辑/李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