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作为去年入职资源所的空间规划从业新人,我有幸参加了以“高质量发展目标导向的规划院所转型与变革”为主题的湖南省第十届规划院院长论坛。本次论坛由省空间规划学会主办,郴州市设计集团承办。省空间规划学会副理事长、院二级巡视员彭俊杰、院自然生态室副主任袁洁及院属单位应邀参加会议。
会上,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党委书记、院长冯文利以《新时期主体功能区建设推进和相关研究思考》为题作主旨报告。冯文利院长分享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思考,介绍了国家下一步针对国土空间规划的新动向、新政策:如“三区三线”划定的调整优化,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政策的调整等。这些政策走向将更好促进规划的科学合理和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战略性矿产资源的有效利用。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管委会总规划师周建军、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周剑峰、郴州市设计集团总经理付立德三位专家分别以《政府视角:规划院全面深化改革浅谋近虑》《需求•链接•转型》《以改革激发新活力以创新催生新动能》为题作了主题报告。报告内容聚焦当前国土空间规划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共商行业改革转型发展,为各规划承担单位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与思路。论坛与会人员紧紧围绕规划设计行业面临的时代之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之变、数字技术与AI快速发展之变、空间规划使命与功能之变,聚焦规划院改革发展与转型变革重大话题,探讨了新形势下国土空间规划行业的改革和创新。
参加此次论坛,我深刻感受到国土空间规划行业正处于快速变革之中,技术创新与跨界合作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两大驱动力。资源所作为传统综合性地勘单位,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拥有独特的专业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拓展生存空间、加快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资源所的空间规划产业如何在行业变革与时代巨变的拐点找准自身发展定位,如何在变革发展中破局,是我所急需思考的重大课题。 现结合一年的工作经历和参加本次会议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谈谈个人对行业发展以及资源所国土空间规划产业转型发展的浅显思考。
知势进取:把脉问诊,直面行业困境
自2018年国土空间规划行业开始改革,至今已历时5年。伴随国家机构改革以及总体经济形势下行,行业发展也迎来了变革和阵痛。具体表现为:一是政策多变,导致规划成果反复修改,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加大;二是受到经济下行影响,业务逐年大幅萎缩,行业内卷严重,从业人员收入低,团队人心涣散,核心骨干流失严重;三是体制机制僵化,部分规划院(企)反应迟缓,传统规划观念固化,机制调整缓慢,体制改革滞后,导致创新乏力。因此,规划行业必将迎来产业大整合、行业大洗牌。
上述共性问题我所普遍存在,且还存在以下个性问题:
一是人员相对不足,力量分散。我所规划专业人员与原住建部门下属规划院相比,力量相对薄弱,且分散在所属多个单位,未形成合力。
二是技术相对不强,专业片面。我所从事规划工作人员多为土地资源管理、测绘、计算机等专业技术人员,还有部分人员是从其他部门转岗而来,城市规划、文旅、环境等专业人员相对较少。
三是业绩相对较少,领域单一。承担规划业务类型主要为土地利用规划、村庄规划,业绩较少,并且较为单一。
四是影响相对较小,竞争力弱。由于承接业务主要集中为土地利用规划、村庄规划等项目,且规模不大,导致在规划行业中影响力不足,竞争力较弱。
蓄势而动:明确方向,抢占行业先机
聚焦大政方略,紧扣时代脉搏。我们将主动融入县域经济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战略等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在大政方略中找准定位,结合自身实力与优势,寻找行业与部门发展的机遇。
明确自身定位,发挥综合优势。充分利用地勘单位在地质找矿、资源勘查、确权登记、资源评价、地灾治理、生态修复、测量测绘、工程勘察、耕地保护、用地咨询等多方面专业的综合优势,通过深化对地质条件、资源分布、环境承载力的研究,以“地质+规划”的思维与方式,在生态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能源资源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矿山建设、防灾减灾救灾、自然资源管理、基础设施建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等领域创新创业,以“地质+”品牌赋能国土空间规划地质数据和技术支持,全方位支撑国家自然资源要素规划与管理。
深化产业改革,聚焦全生命周期服务。从改革形势看,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地勘工作与规划行业的服务领域将从相对单一的找矿服务和城市规划,逐渐转向提供全过程、全要素、全领域、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服务。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将以往以单一资源勘查为主,逐步调整为土地类、矿产类、环境类、规划类等多条主线齐头并进,延伸行业服务深度与广度,深化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以及实施监督的全链条、全流程服务。
注重人才培养,构建专业复合型团队。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吸引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加入。同时,加强内部培训,提升团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国土空间规划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乘势而上:高位推动,加强统筹规划
依据行业发展形势,结合我所空间规划产业实际情况,为实现我所空间规划产业成功转型、做强做大,个人有以下四点建议:
一是领导重视,统筹谋划。上下协调联动,共同发力;部门积极落实,强力推进;
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巩固现有优势专业,迅速补齐专业短板;
三是整合现有技术力量和市场资源。握指成拳,形成合力,重点突破,全面发展。
四是强化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积极参与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等机构和部门的评优报奖活动,扩大资源所规划工作的行业影响力,加大推进规划科研课题申报立项,推动科技创新赋能规划发展。
顺势而为:学习赋能,提升个人能力
纵向提升技能技艺,锻铸专精性。持续学习,不断进步,提升创新驱动力。首先,充分熟练掌握和运用规划专业软硬件,提升专业技能;其次,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技术等前沿技术,提升数理分析能力,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前沿技术的充电赋能,不断锻铸从业人员在数据分析、方案构建、智能决策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实现技能体系的纵向提升,最终成为兼具深厚专业功底与广阔技术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横向拓展领域知识,提升综合性。新时期规划是全域、全要素规划。作为地勘单位的国土空间规划从业者,不仅要学好学精空间规划与地勘系统的专业技术知识,更要立足单位业务的多学科性,学好用好交叉重叠学科知识,培养复合型专业技能。在增强规划技能同时,更要充实和扩展林业、农业、海洋、水务、生态环境、土壤安全等专业领域知识,不断向流域规划、海域规划、森林规划、国土整治规划等领域拓展延伸,增强自身专业综合性。
国际在动荡,国家在转型,行业在巨变。但是,行业一时之“衰弱”,不代表终结,而是重新启航前进的蓄势,更是新时代重开华章的序幕。我坚信,未来,规划将大有可为;生活,因规划而更美好!(文图 测绘中心 刘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