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为了大地的丰收

近日,资环分院承担的娄星区 “旱改水”项目已经进入验收阶段,新改造的70亩水田播种的水稻,经过三个月的精心管理,现已稻穗金黄,开镰收割。418队承担的第一个“旱改水”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找项目,寻求转型发展之路

去年5月,队领导准确研判形势,主动对接政府机构改革,成立资源环境分院,对接土地开发整理、地灾治理、土壤修复、矿山复绿及其它山水林田湖草修复、环境治理的末端,开辟新型的边界施工产业。机构一成立,资源环境分院的班子成员主动进取,把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作为业务的拓展方向,努力拓展民生地质市场。

在一次偶然与同事交谈中,分院院长石飞轮听说自然资源部门正在进行“旱改水”项目的选址,便主动与地方职能部门联系,得到娄底市自然资源局和涟源市自然资源局的支持,2018年6月,他们开始进行艰苦的 “旱改水”项目踏勘选址。

按照“旱改水”的技术标准,要达到立项的要求,必须是满足水源充足、土壤保水性能好,坡度不能大于25度等条件,同时要当地村委会签字才能立项。地质专业出身的分院院长石飞轮和副院长易金春把选址的重点放在娄星区和涟源西北部,这里发育着大面积的石灰岩、风化后形成的粘土有利于水土保持。为了提高效率,他们联合队测绘分院技术力量,充分利用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首先在室内进行区域筛选,再进行现场踏勘,选址覆盖娄星区万宝镇、石井镇、杉山镇、双江乡、大埠桥街道办事处,涟源市渡头塘镇、桥头河镇、七星街镇。近两个月的时间,踏勘工作组跑遍120余个村,顶烈日、冒风雨,深入到有立项前景的现场踏勘,耐心与村委会和村民交流,反复宣传政策,解惑答疑,经常是早出晚归,奔波在选点的路上。经过室内初选、现场踏勘选址,再经涟源市和娄底市自然资源局有关部门踏勘确认,取得了初步成果,娄星区成功立项入库2个,总规模约100亩, 涟源市通过娄底市自然资源局踏勘确认入库待批的项目有3个,总规模300多亩,为项目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严实施,地质郎摇身变成庄稼汉

经过前期立项入库的娄星区两个项目,位于娄底经开区大埠村和万宝镇匡家村,经过娄底市自然资源局的批准,于2018年12月正式动工,这是418队第一次实施的“旱改水”项目,可以说是在土地开发领域的一次破冰之旅。

施工现场马达轰鸣,打破了田野的宁静。挖机、推土机铲车、卡车来回穿梭,一派繁忙景象。通过项目部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工程在今年6月初基本完工,共计完成新开水田约70亩、新修机耕路380米、新修道路690米、新修灌排水渠600米、整修灌排水渠310米、土方开挖、调运约2万方、新修泵房一座、整修水源工程6处,新修道路护坎2座,昔日分布零乱、灌木丛生的旱地,变成沟渠通达、成块连片、道路平整、灌溉便利的良田。

按照“旱改水”项目的要求,新改造的水田必须试种3年后才能达到验收要求。为了抢季节,项目部立即着手运作种植水稻方案。刚开始他们对这些农事活动并不在行,但不懂就学,不耻下问,很快就成为了行家,地质郎摇身变成庄稼汉,何时放水犁田、何时播种插秧、何时施肥杀虫、清清楚楚。成本控制、田间管理,严谨周到。通过精打细算,严把成本关,在6月上旬完成工程范围内新开水田的水稻种植。8月初,娄底市自然资源局领导来到项目现场,望着满目葱绿的稻田,赞不绝口,充分肯定418队在“旱改水”项目做出的成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现只要身处 “旱改水”实施项目区,触目之处,尽是田园的惬意;耳闻之声,满是丰收的赞歌。

谋长远,推动项目做大做强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资源环境分院经营班子在项目经营中了解到,涟源市与我们项目同时入库的项目有近20个,而且涟源市2017年入库项目也还有11个没有实施,因此,前期418队入库的项目在第二批实施难度很大。为了尽快实现项目的施工,分院经营班子积极与涟源市自然资源局对接,反复汇报,从专业角度提出意见,通过不懈的努力,涟源市自然资源局现已经批准我队2018年入库的3个项目在2019年组织实施,且项目投资由原来的社会投资改为政府投资。目前3个项目已经完成测量工作,正在编制规划设计,预计年底施工。

行远必自迩,追求无止境。破冰之旅的成功,418队人并没有满足,而是向高目标迈进。为了在这一领域做大做强,分院在今年继续在涟源市范围开展选址,2019年又新入库“旱改水”600亩,为今后在这领域做大做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厘清思路,突破统地质找矿的发展模式,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抓项目,向山水林田水草修复上转型,向民生地质上转型,寻求高质量的发展,尽管历程艰辛,但418队已经起步,明天会更好。

上一篇:418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丰富多彩
下一篇:长沙分院土地确权项目进入收尾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