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从国土资源部传来好消息,湖南地勘局418队送审的“湖南省安化县渣滓溪锑(钨)矿接替资源勘查”获得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二等奖,这是我队地质找矿及地质科研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湖南安化渣滓溪锑(钨)矿勘查是418队近年来重点找矿区域,找矿工作共分为二期,第一期为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工作时间2008~2011年,投入勘查资金2305.48万元,项目以渣滓溪锑(钨)矿区深部为重点,兼顾边部及外围;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对区内锑、钨矿床进行了控制和研究,并综合应用地质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及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总结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总结发现了矿体的侧伏规律和垂直分带规律,成功预测并验证了深部隐伏矿脉(体);首次提出了锑矿阶梯式成矿模式,并以此成矿模式为指导发现了教子冲锑矿、让家溪锑(钨)矿等找矿前景较好的矿床。新增122b+333锑金属量11.3万吨、334WO31.34万吨,新增锑资源储量规模达大型、钨达中型。在总结的成矿规律指导下,2015-2017年3月,湖南安化渣滓溪锑自筹资金1462万元,与湖南地勘局418队合作,开展深部资源详查,新增332+333锑金属量3.3万吨;进一步验证了成矿理论的先进性和成矿模式的实用性。通过两次边深部勘查,累计新增122b+332+333锑金属量14.6万吨,相当增加了原来两个渣滓溪锑矿的资源储量,可延长矿山服务年限25年,可稳定职工队伍1200人,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缓解了矿山资源危机,储备了国家战略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渣滓溪矿区深部隐伏矿脉(体)的发现,展示了其所处的雪峰弧形构造带和湘中地区深部广阔的找矿前景,提出了新的找矿思路,对整个雪峰弧形构造带和湘中地区的下步找矿和推动全国相同或相似类型的锑矿床的深部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报记者)